紫微斗数和四柱八字为什么要用真太阳时

我们日常用的计时是平太阳时,平太阳时假设地球绕太阳是标准的圆形,一年中每天都是均匀的。北京当地纬度是116度21,北京时间是经度120度地方的平太阳时,也就是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当地时间。我们每天都是24小时。而如果考虑地球绕日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则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并不是均匀的,并不都是24小时,有时候少有时候多。考虑到该因素得到的是真太阳时。

中国时区横跨东五区、东六区、东七区、东八区、东九区等五个地理时区。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宪法列明中国地域之广,有必要分为五个时区,是为昆仑时区、回藏时区、陇蜀时区、中原时区、以及长白时区。我国现在北京时间是东八区标准时区是为了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和生产而人为规定的时间。作为时空影响人体自然变化的时辰,并非是全国所有地方都是11点到13就是午时,而是应当以北京时间为基础,按照时区加以运算进一步求得真太阳时。

undefined

古人交通电讯等不发达,不可能有全国统一标准时。古人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金、戌、亥,将一天分为十二时辰,那时候,白天靠测量太阳的影子,夜晚用漏壶滴水测时,那么古人算命,其实是用各个不同地方的真太阳时来算命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阴历是根据天体运行规律来准确反映一年中春夏秋冬真实变化的,24节气变化非常重要。我们怎么可以把年月日按照阴历节气等历法排列,时辰却按照西历历法的北京时间2小时为一个时辰呢。这样的中西结合完全错误。

一些所谓的大师说算命要按照西历历法北京时间来算,这些人简直是在胡说八道,他们说因为是政府规定的时间,人们都按照北京时间生活。可是新疆是几点上班几点吃饭。试问:如果我们以政府的西历历法时间来规定的时辰准确话,假如日本归中国统治,按照北京时间生活,日本人出生时辰和中国一样?阿拉伯国家归中国所有,按照北京时间生活,时辰也和我们的一样?再假如美国被中国统治,按照北京时间生活,时辰也和我们一样?如果一样,就把美国的白天晚上阴阳颠倒了,人可以做到吗。究竟是人顺应自然规律的时辰,还是人定胜天来按照国家的西历时间去规定自然的时辰呢。

我们认为,其实十二地支的木火土金水,来源是和温度紧密关联的,土是木火金水之间的中间温度转换状态,其中,丑和未是阴阳之间转化的最明显的,是木火和金水,阴阳转换关联性最大的两个地支,也是社会和人在丑年未年因为阴阳的转换而容易变化的分界年。上古先人观察每一月、每一天白昼天地之间阴阳不同的温度变化,才用十二地支来区分温度的变化的,月份和时辰和温度关系最紧密。

五行气的变化就是温度的变化,地支是和温度紧密相关的,月份季节十二地支就是温度的不同变化,政府如果把春天当夏天规定为火,我们就把春天地支当火看待吗。时辰也是各地天地自然界温度的不同来决定的,月份和时辰的十二地支是固定的,四季的月份、时辰的是和温度相一致、紧密的不可分割的。子月温度低水旺,午月温度高火旺;时辰来讲,子时温度低水旺,午时温度高火旺。那么时辰地支五行之气是和各地每一天温度的变化关联的。中国幅员辽阔,北京和其他地区的时辰差异,是随着距离远近而形成缓慢的差异,北京以西要减时间,北京以东要加时间,离北京越远,时辰差异会越大。譬如,北京当地的12点正午时太阳在头顶,新疆乌鲁木齐比北京晚2小时,两地在此日北京时间12点感受到当地在一天中的温度,并不都是当地温度高的时候,两地感受到当地的天地五行之气,即当地这天真正时辰的温度完全不同。因此北京12点时辰为午时,乌鲁木齐为巳时。时辰的不同就是温度的不同,人出生时所感受到温度,就是天地五行之气。北京120度以东太阳出来的早,要加时间,北京以西太阳出来的晚要减时间,这才是求时辰的正理。

真太阳时要求是各个地方每天的中午12点,太阳处在头顶最高。传统上确定时辰,需使用真太阳时,所以要把各地的平太阳时调整为真太阳时。真太阳时要保证每天太阳在正南方的时候是中午12点。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是椭圆的,所以每天太阳经过头顶的时间是不固定的。需要经过校正得到真太阳时。算命要时辰准确,必须以出生时,当地的太阳时得出当地真正的时辰,而不能都按照北京时间几点就一定是各地的真正时辰。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辰考证

上月初有几人问我中日钓鱼岛是否开战,所以我一直想写一篇中国八字看钓鱼岛的文章而没有时间写。看中国的八字,时辰是必须要准确的。 我对八字理论,包括对时辰的判断一向是严谨的。前几年我专门查资料考证了开国大典的时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的开国大典是在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隆重举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八字,有的说是辛未时,有的说是壬申时,按照现在北京标准时间是120度,而北京天安门是东经116度23分29.22秒,1949年10月1号北京标准时间3点减去5分钟即2点55分是北京的太阳时,那么必然时辰就是辛未时,八字为干支财破印,如此则和现实不符,我天朝是难以长久至今的。

带着疑问,我用一晚上时间查找开国大典使用的时间,终于找到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郭庆生的一篇学术论文《建国初期的北京时间》,文中“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原标准时已不合时宜……”“1949年改北平为北京”“推断北京时间的问世是1949年9月27日”以及用例证认为“初期使用的“北京时间”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北京时间,也就是说它不是标准时,甚至不是北京地方的平太阳时,而是北京地方的视太阳时”。

毛泽东主席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首届政府全体领导人坐小汽车到天安门城楼下。下午3时,当毛泽东跨上天安门城楼的最后一个台阶时,城楼上的张致祥立刻转身向罗浪发出了演奏开始的“信号”。

当《东方红》乐曲奏完3遍,毛泽东刚好走到天安门正中央。时年29岁的罗浪作为军乐队的指挥第一次演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罗浪回忆说:大典司仪林伯渠宣布庆典开始。接着,毛主席以洪亮的声音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毛主席的话音刚落,我就准备指挥军乐队演奏国歌,却未听到命令。等了大约半分钟后,我按预定的程序,果断指挥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根据以上而判定,开国大典的3点是北京真(视)太阳时壬申时。

中国标准时区的提出

1912年之前,中国各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时间。在王朝时代,国家的标准历法由皇庭颁布,称为“奉正朔”,而中国传统历法同时依赖于日月两个天体的运动,并以实际天文观测为准,因此历时标准都以朝廷所在地(准确说,是钦天监的观测点)的经纬为准。

民国7年(1918年),中央观象台提出将全国划分为5个标准时区。中原时区、陇蜀时区、回藏时区、昆仑时区、长白时区。民国8年(1919年),中央观象台出版的《中华民国八年历书》刊登了中国各大城市地理纬度表和所位于的标准时区及其标准时与该城市地方平时的比较表,发表了中国划分五时区的计划,同时提出了标准时如何传递的授时问题。

南京政府时期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统一中国,原中央观象台的业务由南京政府中央研究院的天文研究所和气象研究所分别接收。天文研究所编写的历书基本上沿袭中央观象台的做法,仍将全国划分为5个标准时区,只是在有关交气、合朔、太阳出没时刻等处,不再使用北平的地方平时,而改以南京所在的标准时区的区时即东经120°标准时替代。

中原时区的标准时刻,由位于上海租界的徐家汇观象台提供,授时则由海关、电报总局、铁路局以电报形式将标准时刻传递到各地所属机构。

交通部发文令全国电报局自民国24年(1935年)3月起,一律改用标准时。内政部于民国28年(1939年)3月9日在重庆召开标准时间会议,会议决定“我国标准时区仍照前中央观象台所划定,分为五区;并请中央研究院制定标准时区图,送由内政部通行各省市,转饬一律遵守”

其所定各区名称、标准及范围如下:

(一) 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比格林威治时刻早八小时。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热河、察哈尔、辽宁等省,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等市,威海卫行政区,黑龙江之龙江、嫩江、瑷珲等县及其以西各地,蒙古之车臣汗部等地,均属此区。

(二) 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比格林威治时刻早七小时。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宁夏、绥远等省,甘肃之玉门县及其以东各地。青海之都兰、玉树两县及其以东各地,西康之昌都、科麦、察隅各县及其以东各地,蒙古之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汗两部,西京、重庆两市等地,均属此区。

(三) 回藏时区以东经90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比格林威治时刻早六小时。甘肃之玉门县以西各地,蒙古之扎萨克图汗部,青海之都兰、玉树两县以西各地,西康之昌都、科麦、察隅各县以西各地,新疆之精河、库车两县及其以东各地,西藏之前藏、后藏等地,均属此区:

(四) 长白时区以东127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比格林威治时刻早八小时半。吉林省、黑龙江之龙江、嫩江、瑷珲等县以东各地,东省特别行政区等地,均属此区。

(五) 昆仑时区以东经82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比格林威治时刻早五小时半。新疆之博乐、于阗两县及其以西各地,西藏之阿里等地,均属此区。

标准时间的颁布及抗战时陇蜀时区的专用南京政府内政部批准了天文研究所的修改方案,飭令从民国28年(1939年)6月1日起实施,但同时决定“在抗战期间,全国一律暂用一种时刻,即以陇蜀时区之时刻为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两三年内,全国各地所用的时间比较混乱。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地球物理所1952年编撰出版的《天地年册》,截止到1952年年底,全国至少在理论上仍然实行五时区的旧制,甚至连时区名称都照旧。在该书“时政”一章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新藏时区、陇蜀时区、中原时区被分别列入世界标准时区的东六、东七和东八时区,就表明了这一点。在这期间,出现了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的出现

1950年后的短短几个月内,除新疆、西藏外,全国各地都采用北京时间为统一的时间标准。值得指出的是,初期使用的“北京时间”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北京时间,也就是说它不是标准时,甚至不是北京地方的平太阳时,而是北京地方的视太阳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整个中国定立了统一的GMT+8时区,称为北京时间(或称作中国标准时间)。值得注意的是,纬度120度北京时间并不是在北京确定的,而是由位于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原子钟确定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由于地处中国最西边,当地人民代表大会曾一度定立乌鲁木齐时间,比北京时间慢2小时。乌鲁木齐时间多为维吾尔、哈萨克以及乌兹别克等当地民族所奉行,在汉族间并不流行。

中国《天文年历》迄今从未使用过“北京时间”一词,只是在1954年年历中才第一次使用“北京标准时”这一名称,并说明:“我国旧分中原、陇蜀、新藏、昆仑、长白五个时区,解放以后,全国除新疆、西藏外,都暂用东经120度标准时,即东八标准时区的时间”:这一说明,标志着北京时间一词所反映的时间概念,已经由北京地方的视太阳时直接过渡到了北京标准时。

国家授时中心陕西天文台)本部地处我国中部腹地——陕西省蒲城县城西,蒲城的经度是109度36分。这里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任务,北京时间是国家授时中心授时台按照东经120°经线地方的为基准来定的平太阳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平太阳时,北京的地理经度为东经116°21′,因而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平太阳时相差约14.5分。北京时间更不是北京的真太阳时。另外,有人得知国家授时中心在陕西蒲城县,以为北京时间是陕西蒲城县授时台的当地地方时间则更荒谬。

因为各个地方的经度有差异,平太阳时不一样,所以算命时要以北京时间换算出平太阳时,再换算出出生地的真太阳时来推出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