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把阴阳看成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最根本原 因,《系辞》从哲学高度概括为 “一阴 一阳之谓道”,认为 阴阳是 “道” 的基本内涵;道家说: “阴 阳相交则万物生, 阴阳不交则万物死",下面我用 “地 天泰"和 “天 地否”这 两个卦来诠释阴阳。

十二消息卦:又称十二辟卦,“息"指阳爻的生长,“消” 指阳爻的消失;这十二个卦的卦爻以阴阳消长的次序排列, 反映了一年十二个月的节气变化,对应于十二地支。

寅月对应地天泰卦:上卦3个阴爻代表坤卦,代表地,下卦3个阳爻代表乾卦,代表天,组合为地天泰;坤卦代表 阴气,性质是下降,乾卦代表阳气,性质是上升,阴气在上下降与阳气在下上升,则“阴阳二气相交万物生”,寅月立春之时,万物生发,就是“万物复苏,开始生长”;即三阳开泰、万事亨通,所以为“泰”。

申月对应天地否卦:上卦3个阳爻代表乾卦,代表天, 下卦3个阴爻代表坤卦,代表地,为天地否;乾卦代表阳气, 性质是上升,坤卦代表阴气,性质是下降,阴气在下下降与阳气在上上升,“阴阳二气不相交则万物死”,申月立秋之时,万物秋杀,“古代死刑,秋后问斩”就是顺应天地之道;“否”就是闭塞不通之象,上下不和之意。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固定规 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