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18.唐开元占经-[唐]瞿昙悉达撰.pdf
该书为钦定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18.唐开元占经-[唐]瞿昙悉达撰。《开元占经》全名《大唐开元占经》,清人又或名《唐开元占经》,成书时间约在公元718年~726年之间。作者是瞿昙悉达,是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之一。唐朝以后,《开元占经》一度失传,所幸在明末又被人发现,才得以流传。
《开元占经》共120卷,保存了唐以前大量的天文、历法资料和纬书,还介绍了16种历法有关纪年、章率等基本数据。在书中,各种物异和天文星象等方面的术语很多。本书在天文史上很有研究价值。
《开元占经》全书共一二〇卷,其中前二卷是集录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关于宇宙理论的论述;卷三至卷九十集录了古代名家有关天体的状况、运动、各种天文现象等等方面的论述,以及有关的星占术文献。
卷九十一至卷一〇二集录了有关各种气象的星占术文献;卷一〇三主要抄录了唐代李淳风撰的《麟德历经》;卷一〇四讲算法,《九执历》就录在这一卷内;卷一〇五集录了从先秦古六历到唐代神龙历为止共二十九种历法的一些最基本的数据。
卷一〇六至卷一一〇则是讲星图,不过书中并没有图象,而是用文字介绍今测恒星位置与旧星图所载之不同;卷一一一至卷一二〇是集录古代各种有关草木鸟兽、人鬼器物等等的星占术文献。
瞿昙悉达祖籍印度,其祖父是婆罗门僧人,其先世由印度迁居中国。关于他本人的生平史料传世很少。
节录部分内容如下:
(一)《开元占经》保存了汉民族最古老的关于恒星位置观测的记录。在卷六十至卷六十三有关二十八宿星占和卷六十五至卷六十八有关石氏中、外官星中总共给出了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赤道坐标位置(其中有六颗星的数据在今传各本中已佚失)。这种赤道坐标和现代天文学上所使用的赤道坐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百二十一颗星的坐标构成了一份我国最古老的星表,研究者名之为“石氏星表”。
(二)《开元占经》中保存了可能是世界最早木星卫星的肉眼观测记录。在卷二十三有关岁星(木星的古代名称)占中有一段甘氏的论述:“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意思是说,在单于岁那年,木星运动到了这一天区,早、晚和虚、危二宿共升共落。这时的木星看上去又大又亮,而在它的边上仿佛有一颗小的红色的星,这个现象称之为“同盟”。甘氏的这个发现是在公元前364年,这比伽利略在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之后,才发现木星卫星早了近两千年。
资料信息:
大小:125M
目录以及节选截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