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分享不同类型“肥胖”的调理养生法
肥胖是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指体内脂肪(主要指三酸甘油酯)过多,或脂肪组织与其他软组织的比例过高。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应该从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考量。BMI=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最理想的指数是二十二,一般建议维持在十八点五至二十四之间。
肥胖会造成许多身体新陈代谢的负担,常见症状有怕热多汗、呼吸短促、容易疲劳等,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腹胀、下肢浮肿。且肥胖可并发其他多种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病、静脉曲张、睡眠呼吸暂停、女性会有多囊卵巢症候群。
中医认为肥胖多与痰湿有关,万病以“痰湿”为首,肥人多“痰”。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言:“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以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加上现代人多有久坐习惯,“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会导致脾气虚弱、痰湿内停。且中医认为“脾主肌肉”,脾脏能消化饮食,将养份输送到全身,若正气不足,会造成脂肪及痰湿瘀积于肌肤之中。或随着年龄增长,新陈代谢变慢,肾阳气不足造成气滞血瘀,亦导致痰湿过重。因此肥胖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兼杂的病证。
中医运用多种方法治疗肥胖,除了中药调配还有针灸、推拿或食疗等,另以穴位埋线的局部刺激加速燃脂、促进循环,在临床试验发现对体重、体脂肪率和腰围等数值均有下降的效果。
肥胖的常见证型
(1)脾虚痰湿型
症状偏虚胖水肿,容易头昏头胀且嗜睡,胸闷恶心,胀气反胃,大便稀软,手脚冰冷。舌体略显胖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脉象缓。
治则健脾去湿,益气活血。
(2)肠胃燥热型
症状虽胖但肌肉较结实,食欲特好、容易饥饿,口渴、喜欢冷饮,排便不顺、大便干硬。舌质偏鲜红、舌苔易偏黄,脉象滑。
治则清胃泻热,润肠通便。
(3)肝郁气滞型
症状常见于女性,因情绪压力而吃多发胖,性情易波动,胸闷短气,月经不规则。舌质偏红、舌苔厚腻偏黄,脉象弦。
治则疏肝理气,行气消滞。
肥胖体质的寒热虚实症状
虚胖
- 食量小,吃得少。
- 容易疲累。
- 手脚感觉肿胀,蹲下时小腿肿胀感强烈。
- 与上半身比较,下半身更肥胖。
- 脸色苍白带青,讲话虚弱无力。
- 全身怕冷,不易流汗。
- 尿液颜色清淡。
- 睡觉时经常做梦。
实胖
- 吃得多,且容易肚子饿。
- 容易便秘。
- 外表看上去比较壮实。
- 经常感到口干舌燥,多浓痰、黄痰。
- 脸色红润。
- 小便的尿液较热,颜色浓、浊、黄、深。
- 晚上睡觉时常会做噩梦。
阴性肥胖
- 下半身肥胖。
- 肌肉松软。
- 痰多、水肿。
- 吃得少也不瘦。
- 基础代谢率较差,体内的热量容易蓄积无法释放,手脚冰冷。
- 不易出汗。
阳性肥胖
- 全身肥胖。
- 肌肉结实。
- 容易出汗。
- 容易便秘。
- 血压偏高。
罗医师的调理养生之方
中医内服法 三子山楂茶
材料:枸杞子三十克,山楂六克,决明子、绞股蓝、荷叶、菟丝子各十克,乌梅三粒。
做法:将材料加水一千毫升,以中火煮开成药茶后,可于白天当茶水饮用。
使用须知
- 上述一包药可用同样水量再回煮一次。一日一包,一周约服用二至五包。当日未服用完的可放于冰箱冷藏。
- 前述介绍的三种证型都可选用。
功效:枸杞、菟丝子滋肝补肾,绞股蓝化痰去湿,决明子、山楂、荷叶润肠通便、清热活血,以上药材合并使用可以对各种体质肥胖、排便不畅、活力差、血管有硬化倾向之患者,达到补养肝肾、消积通便的效用。
穴道按摩法
腹部穴道按摩
经常按压以下四个穴道,可帮助肠胃消化蠕动,减少腹部赘肉,活络肚脐四周的经络循环,每次花个五至十分钟,每天做二到三次,就能轻松达到收腹瘦腰的效果。同时再搭配腹部核心肌群的锻炼,如仰卧起坐,以及双脚运动如骑自行车、跑步、有氧运动等,定会达到加倍的效果。
- 中脘穴:位于身体中心线上,在肚脐上四寸。
- 水分穴:腹部中线上,距离肚脐上方一寸(一拇指宽)的位置。
- 关元穴:腹部中线上,肚脐下三寸(四指宽)。
- 天枢穴:肚脐两侧,脐中旁开二寸(三指宽)处。
耳穴敷贴法
中医认为“耳者,宗脉之所也”,透过王不留行籽对耳朵穴道给予刺激,可调控肠胃蠕动、减少饥饿感,间接达到抑制食欲的作用。
材料:王不留行籽、透气胶布。
做法:至中药行或各大通路购买王不留行籽,自行参考以下穴位对准进行敷贴,或是请中医师协助穴位寻找。每日可按五十至一百次,用食、拇指按压会有酸痛麻木感。
使用须知
- 因穴道刺激有疲乏效应,身体习惯了会慢慢没有效果,建议是“贴一周后休息一周再贴”,或是左耳、右耳轮流贴。
- 贴约两三天后须取下更换,洗澡时不用拿掉,有过敏及搔痒感者需注意即时取下。